多措并举 构筑创新实践教育新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10-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于2011年经广西教育部门批准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坚持校企协同育人,多措并举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构建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提高质量为主线,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原则,以搭建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为目标,构建了从课程实验到项目研发、企业课程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共投入100余万元实施“研究生课程建设121工程”,建设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意义的核心课程、案例库和基础课程群。通过建设,学校共有两个案例库入选国家专业学位案例中心案例库。

    探索建立“校内+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构建专硕培养新模式

    建立以提高创新能力、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引导企业(行业)、科研院所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学校每年投入200万元经费用于建设“校内+校外”多级层面上的实践基地,不断推进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学校“桂电—桂林国家大学科技园研究生联培基地”获得“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已建成稳定的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校级联培基地31个,同时依托大学科技园、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分中心等多个校内实践基地(平台),学校共建成各级产学研联合培养实践基地91个,分布在全国近十个省市,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践平台,有效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每年大约有40%左右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常驻企业,参与企业项目,解决企业技术问题。

    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1234的培养模式:即1套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企业(行业)导师+校内导师两个导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技术研发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3个结合;课内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学科竞赛4个实践环节,使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016年,有两名研究生获得全国工程专业学位教指委组织评选的“全国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全国仅100名学生获得该项荣誉。2017年,博士研究生张本鑫喜获全国仪器学科“叶声华奖学金”,成为全国10名获奖者之一。

    以研究生创新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抓手,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实施研究生创新项目、创新教育、创新设计大赛等多方式的研究生创新教育。研究生依托省级和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每年一次持续一个月的研究生创新论坛等,共发表三大检索期刊年均近300篇,获得发明专利约27项,软件著作权42项,实用新型专利50项,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研究生英语竞赛等全国各类科技竞赛,学科竞赛成绩显著。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按照高水平、规范化、特色化的思路,依托区级、校级及以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工程技术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种平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学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孙颖,进入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实践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对公司某龙门铣床产品进行了优化设计,大幅地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减轻了铣床的重量,为铣床结构优化、性能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学校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1年校内专业理论学习、1年校外实践基地工程研发能力学习、1年学位论文(或工程报告)研究的“1+1+1”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的密切结合,使学校研究生能够主动服务地方交通运输行业。研究生先后参与完成了“桂林世界旅游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获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审批)“基于RFID的公交优先控制系统”“大型活动交通管理智能决策辅助系统”(通过自治区科技部门组织的技术验收)和“数字航道综合智能应用系统”等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已经分别在广西交投集团所属高速公路收费口、北盘江和柳江等地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